企业质量管理之标准化9S管理

时间: 2024-08-29 15:13:37 |   作者: 火狐体育官方入口

  企业质量管理的实质是持续的推进企业标准化,即通过知(织)标、执(植、职)标、指(止)标、质(制)标的9S(standards)管理,实现企业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并不断超越的目的。

  1、知标(1S):全面掌握适用于本企业的国内外法规要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区域标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及出口目标国的规定要求,知道标准交叉与矛盾之处及解决办法;知道行业发展水平与目标客户的需求;知道企业的真实的情况、标准水平、标准缺失与滞后情况;知道标准执行情况及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知道本企业的目标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知道产品管理的关键控制点以及企业经营的核心点,从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织标(2S):构建企业标准体系。即构建以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为核心的技术标准体系、以关键控制点CCP控制与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标准体系、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关键人员为核心的工作标准体系,实现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系统管理;

  3、指标(3S):制定目标指标,指明方向,优化达到强制标准、国内外最高标准、企业最适合标准的方法;科学合理地制定关键控制点控制以及与企业未来的发展及管理需求相一致的目标指标,通过目标指标的科学管理与执行,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实现企业管理上的水准的提高,达到企业最佳秩序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最大化。

  4、职标(4S):制定相应岗位人员尤其是关键控制岗位以及关键人员的职业标准,建立最适合的工作标准体系,促进员工整体素质提高,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执行,工作质量不断的提高,效益不断扩大。

   5、执标(5S):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标准、法规的正确理解与高效执行。

  6、止标(6S):标准策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做到及时有效地发现,及时制止,及时纠正和及时改进。从而通过标准化管理的持续改进与逐渐完备,堵塞漏洞、减少相关成本、保证质量、防范风险、强化品牌、扩大市场、提高效益。

  7、植标(7S):植入国内外先进标准,即通过不断吸纳引进和植入先进的产品质量标准、管理经验、经营方法,优化企业管理,使公司制作、经营、质量、管理处处领先,以此来实现企业整体领先。

  8、制标(8S):根据发现的问题、错误、引进植入的需求,不断的、及时的补充制定缺失的标准,修订滞后的标准,实现企业管理的持续改进。

  9、至标(9S):至臻至善至成,通过建立及优化标准体系与标准的有效执行,疏通质量达标的所有的环节,达到产品质量、管理质量、经营质量与标准的全面协调、一致,在风险防范、质量保证、绩效提高、成本控制、市场扩大、品牌提升方面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现象:不经过充分调研、商议、分析而盲目决策,造成决策失误。

  原因分析:决策标准不清晰,信息渠道不畅通,决策时缺少调研、汇总、分析,致使目标与指标制定、计划定制、关键控制点(CCP)确定、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相关决策失误。

  现象:客户急需产品增量,或者企业内某一环节异常等造成生产混乱,产品质量不能达标,过程错误不断。

  原因分析:以关键控制点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标准体系不明确,做事程序混乱,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乱中出错。

  现象:产品不合格,关键控制点控制不到位,产品一致性标准没有,原辅料、包装材料、与产品非间接接触的设备和工器具等可能带来的产品安全风险无法判断等,让企业既急又忧。

  原因分析:以产品质量标准为核心的技术标准体系没有建立,技术标准缺乏,操作标准不明确,食品安全标准掌控不够,风险管控能力不足造成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既急又忧。

   现象:出了事情互相推诿,没有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原因分析:没有制定以关键控制岗位以及关键人员为主体的工作标准体系,造成岗位工作职责不清、任职要求不明、沟通渠道没有,出了事情互相推诿,没人承担责任。

   企业必须明确应该执行的法规有哪些,理清企业适用法规。

   企业必须明确应该执行的强制标准有哪些,理清企业适用标准。

   3、国家、行业、地方的各级推荐性标准企业应参照执行

   企业必须理清可以执行的推荐性标准有哪些,纳入企业适用标准。

  企业必须理清生产经营管理需要执行的标准有哪些,关键控制环节标准有哪些,关键控制点及其执行标准有哪些,将其纳入企业适用标准。

  企业必须调查客户对产品、服务等的需求和潜在需求有哪些,将其纳入企业适用标准,确保实现用户需求。

  企业应了解国内外行业情况及发展的新趋势,获取国内外行业监督管理、标准法规、产业政策、技术发展、关键控制要求等等相关信息,掌握国内外标准法规情况,关键控制点控制情况,与企业比对,理清发展规划,将其纳入企业适用标准。

  企业必须对自身的情况及行业情况做综合诊断,理清自身存在的问题、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将措施中需要补充完善的标准,纳入企业适用标准。

  1、企业标准化:为在公司制作、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2、目的意义:获得最佳秩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PDCA管理模式,做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实现要求明确、执行到位、监管有效、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1、工作任务: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3、制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计划,标准制定、修订、采标、科研以及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建立标准标准化体系表,明确工作计划

  企业将调查的最终结果进行梳理,明确企业应该建立以产品质量标准为核心的技术标准体系内容,确定技术标准有哪些,将其汇总形成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建立技术标准体系。

  企业将调查的最终结果进行梳理,明确企业应该建立以关键控制点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标准体系内容,确定出管理标准有哪些,将其汇总形成企业管理标准体系表,建立管理标准体系。

  企业将调查的最终结果进行梳理,明确企业应该建立以关键控制岗位以及关键人员为主体的工作标准体系内容,确定工作标准有哪些,将其汇总形成企业工作标准体系表,建立工作标准体系。

   企业将调查的最终结果进行梳理,明确企业应该建立的全部标准有哪些,

   按照标准体系建立要求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内容联系起来,

  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表,明确标准化总体内容,使企业标准形成系统,实现标准体系1+1大于2的效果。

  标准体系中,技术标准是核心。因此应首先明确技术标准体系内容。技术标准体系又应以产品为主线%,然后围绕产品涉及的采购、生产、设备、工艺、检验、包装、安全等等逐步确定企业一定执行的标准。

  为了满足产品质量标准,就要确定产品生产的控制要点,即确定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建立以关键控制点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是为了达到技术规定要求而产生的系列事务而制定的管理要求。

  在标准梳理建立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对企业具有参考意义的标准,但又不是执行内容,这样的标准可以建立成为标准资料库,不必纳入执行体系。

  标准类别应以企业要确定,GB/T15497中给出的类别是不能完全满足食品企业要的,比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标准没有我们要补充,比如安装标准我们可能用不上,我们就可以去掉。标准的应用一定以企业需求为主,以公司制作营业范围确定其类别与范围。

  质量体系、环境体系、食品安全体系、QS以及清洁生产等等都是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一个类别,一个分支,其中涉及的内容都会在标准化体系中得以体现。比如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要求就是技术标准体系内容,一些管理要求就是管理标准内容,5.5.1管理职责的要求是工作标准内容。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确企业管理需求和管理范围,确定好逻辑关系和逻辑顺序,通过标准化体系建立满足当前与未来众多管理体系建立的要求。

  企业应该制定公司制作经营的目标指标,并将其分解,确保所有人员肩负公司的职责和任务,为公司目标指标完成付出努力。

  企业应该要针对企业的发展要求制定产品的质量安全目标和指标,同时将目标指标分解。在目标指标分解过程中必须将实现目标指标的关键环节以及关键控制点确定,然后将质量安全目标分解到质量安全控制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的岗位和人员。

   企业需要将标准化要达到的程度和要求制定成目标指标进行落实。

   企业必须确保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才能确保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全力以赴。

   企业应该制定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确保对目标完成情况跟踪测量和改进。

  企业应制定目标指标实现的措施方法,形成规定要求,确保企业全体人员围绕企业目标指标开展工作,实现企业管理上的水准的提高,达到企业最佳秩序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最大化。

  技术标准是针对产品的标准,是管物的。管理标准是针对产品制作的完整过程产生的各种事物进行规范的标准,是管事的。而产品由人制造,管理由人去做,因此就需要制定人员标准,即员工的职业标准,也就是工作标准体系,因此工作标准是管理人的。

  企业应制定各级人员岗位工作要求,确保各岗位要求明确,合适的人员胜任合适的岗位。特别是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人员的岗位要求及涉及人身安全的岗位要求尤其严格制定。

  企业应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要求,确保所有人员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职责清楚,责任明确,避免管理混乱。

  企业应该制定各层级人员工作标准,确保所有人员知道工作怎么样开展,各个步骤如何操作,避免工作过程的差错。

   企业应该制定员工考核要求,确保督促员工实现目标。

   一、贯彻落实标准体系,在贯彻落实中来优化,开展5S活动

  标准化不是标准文本的罗列,而是通过标准的实施指导公司制作经营和管理,维护企业秩序,提升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企业一定贯彻落实各项标准,并在贯彻落实中优化标准。

   1、开展标准化培训,贯彻落实各项标准化要求,在学习中改进。

  2、开展关键控制点要求落实培训,确保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要求得到落实,并在培训过程中分析和改进。

   3、开展操作标准培训,增强人员操作技能,提升产品一致性,改进过程操作问题。

  4、开展标准实施培训,增强标准应用能力与人员执行能力,确保通过人员能力意识的提高实现标准体系的优化。

   标准一旦纳入到企业标准体系中,即为企业强制标准,企业一定坚决执行。

  1、在企业内全面贯彻落实标准化法、生产许可、检测计量、产品生产、食品添加剂、质量体系、关键控制点、食品安全体系以及诚信管理体系等企业内通用要求,增强企业掌控能力和标准化能力,降低企业管理风险。

   2、确保全员参与标准制定修订与贯彻落实,全员参与问题改进,促进标准化绩效提升。

  3、实现动态管理,对信息持续获取,对法规标准等持续补充更新,逐渐完备和补充标准体系。

  二、对标准化制定、贯彻以及落实进行持续检查,对错误进行终止、分析和改进,开展6S活动

  对标准化实施有效性进行定期审核,持续开展企业诊断,企业标准自评与管理评审,对有一定的问题按照PDCA循环做多元化的分析改进,做到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通过统计技术分析确定系统改进方案。

  按照优化、简化、协调统一的方针策略对企业内诸多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实现标准体系的优化。

   企业应通过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不断的提高标准水平。

   企业应通过参考借鉴国内先进标准及专业的人建议提升标准水平。

   四、不断补充和修订标准,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开展8S活动

  企业根据明确的标准体系内容以及检查发现的问题清理出需要补充和修订的标准,编制标准工作规划。对需要补充修订的标准,首先查询国家、行业、区域标准,将其纳入企业适用标准。对国家、行业、地方没有的标准制定标准编写修订计划,组织企业内部人员编写修订标准,优化企业标准,提升标准水平。

   使用标准编制模版,内容不会丢项,标准符合性会大大提高。

  企业根据标准化计划和标准化工作要求及企业要,对标准体系的适用性以及企业所编写、查询的标准的适用性进行审核,确保满足公司制作、经营和管理需要。

  企业将建立好的标准体系进行发布实施,并组织并且开展自我评价,根据自身的需求补充、修订和改进标准。

  标准体系的建立,重在贯彻与落实。通过对标准的贯彻落实使企业产品质量、产品安全、安全生产等等实现大幅改进。凡是企业三年内出现重大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管理等问题,都证明标准贯彻落实存在问题。

  建立及优化标准体系的目的是为增强产品研制能力、增加风险防范能力、提升管理上的水准、提高绩效、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品牌影响,扩大市场,增加效益,达到产品质量、管理质量、经营质量与标准的全面协调、一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标准体系建立、优化与实施的各环节中做到精准、全面、高效,这对人员的能力、水平要求比较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做好基础工作。

  借助《质标通》进行9S管理,可简化这一过程,节约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避免走弯路,快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超越。


上一篇: 国家药监管理局公告(2021年第65号)

下一篇: 线材详细出产过程